面臨全球化的壓力和驅動力的雙重挑戰,中國企業必須將其經營戰略和環境保護有機的聯系起來,構架起通往經濟、物流與環境共生的橋梁。綠色物流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綠色物流的概念和內涵
綠色物流是指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為了實現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就必須采取各種措施來維護我們的自然環境。這種可持續發展戰略同樣適用于物流活動。環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變原來經濟發展與物流、消費生活與物流單向作用關系,在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發展和人類健康發展的物流系統,即向綠色物流、循環型物流轉變。
首先,物流是共生型物流。
傳統物流往往是以對環境與生態的破壞為代價,實現物流的效率。而綠色物流則注重從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求得環境與經濟發展共存。通過物流革新與進步減少和消除物流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第二,物流是資源節約型物流。
綠色物流不僅注重物流過程對環境的影射,而且強調對資源的節約。在實際工作中,資源浪費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它不僅存在于生產領域、消費領域,也存在于流通領域。例如,過量儲存產品會造成產品陳舊、老化、變質;運輸過程的商品破損;流通加工過程余料的浪費等。在計劃經濟時期,原物資部提出了 “管供、管用、管節約”的方針,這一方針在今天仍然適用的。
第三,綠色物流是循環型物流。
傳統物流只重視從資源開采到生產、消費的正向物流,而忽視廢舊物品、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所形成的逆向物流。循環型物流包括原材料副產品再循環、包裝廢棄物再循環、廢舊物品再循環、資源垃圾的收集和再資源化等。
綠色物流的研究現狀
綠色物流的研究起自20世紀90年代。目前,對綠色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從供應鏈的角度對物流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定性研究,提出構建綠色物流以減少環境排放的設想,即宏觀層次上的研究;二是從各物流要素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入手,提出以控制物流要素的污染來實現綠色物流,即微觀層次上的研究。
我們先來看看宏觀綠色物流的研究現狀:
在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物流管理》一文中,王長瓊認為,大量生產、大量流通、大量消費的結果必然導致大量廢棄物的產生,廢棄物處理困難會引發社會資源的枯竭及自然環境的惡化。21世紀的物流必須從系統構筑的角度,建立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統。企業不僅僅要考慮自身的物流效率,還必須與供應鏈上的其他關聯者協同起來,從整個供應鏈的視野來組織物流,最終建立起包括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在內的生產流通消費再利用的循環物流系統。
與此類似,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向盛斌在 《逆向物流與環境保護》一文中提出,企業必須在自己的物流體系中構建完善的逆向物流系統,以解決產品和產品包裝物使用后無序流向環境的問題。他還給出了逆向物流的定義,所謂逆向物流是指在企業物流過程中,由于某些物質失去了明顯的使用價值 (如加工過程中的邊角料、被消費后的產品以及包裝材料等),將當作廢棄物被拋棄,但這些物質中還存在潛在的使用價值可以再利用,企業應為這部分物質設計一個回流系統,使具有再利用價值的物品回到正規的企業物流系統中來。簡單地說,這個回流系統就是逆向物流。向盛斌認為,逆向物流的構建,使原來單向的企業物流變為完整循環的物流網,有利于減少不適當物流所帶來的環境污染。
向盛斌認為,在物流中加入逆向物流結構后,就可以大大減少流向自然界的、需要處理的廢棄物數量。在一個受管制的經濟環境中,減少廢棄物處置量,不僅減少了對環境的危害,也會降低企業因處理廢棄物所發生的成本。
目前,關于微觀綠色物流的研究也在蓬勃發展。
由北京物資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承擔的 《發展首都綠色流通事業的對策研究》項目中,把綠色物流定義為指與節約資源及保護環境相聯系的物流活動。綠色物流主要由綠色運輸、綠色包裝以及綠色流通加工三個子范疇組成。綠色運輸主要包括:通過合理的網點及配送中心布局而實現合理運輸,避免貨物迂回運輸,減少貨運總里程和車輛空駛率,進而提高運輸效率;采用節能運輸工具和清潔燃料,減少運輸燃油污染;通過設計合理的存貨策略,而適當加大商品運輸批量,進而提高運輸效率等等。
綠色包裝是指采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包裝。實現綠色包裝的途徑主要包括:促進生產部門采用盡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商品流通過程中盡量采用可重復使用的單元式包裝,實現流通部門自身經營活動用包裝的減量化,積極主動地協助生產部門進行包裝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綠色流通加工的途徑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變消費者分散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