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角色——從矛盾的層面來看記得大學亦或是研究生時,專業課上,總有幾位專業課老師會問我們:什么是物流?于是,大地的情境就是大家就爭相的翻開桌子上的課本或者回憶腦海中的記憶——答案大抵是:
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
物流的主要功能大致分為:運輸、倉儲、搬運、裝卸、配送、包裝、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物流是這一些列過程的有機組合。這大抵是國標中的定義了吧。其實,當時面對這樣的定義,對沒有參加過工作的學生來說,只能從表面上去了解,因為,我們看到的定義就是表面——流動過程、運輸、裝卸等外化活動。但是,如果我們再深入的來思考一下,比如:為什么物流只有這8大功能?為什么不是4大功能或者是10大功能呢?還有,是什么樣的需求才催生出了這些功能(活動)?要想明白一件事物存在的合理性,那就必須了解它的來源,了解他的存在性。正如黑格爾所說的:存在的即合理的。(在此,咱們先別談唯物和唯心,這個屬于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注:簡單來說介紹一下本人理解的這句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含義吧。存在,是指事物的客觀存在,包含了物質和意識,即只要客觀的一些東西。合理,不是向我們日常語言上所講的合情理、合思維、合主觀邏輯的合理,而是合乎理性的意思、合乎自然規律、合乎“道”。(理解理性這個詞很重要)接著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繼續探究,
物流為什么會出現8大功能?那就讓我們回到
物流活動的本質、本來上來看看,
物流到底是干啥的?舉個例子,就拿汽車制造來講,我們要制造一輛汽車,需要幾千種零部件才可裝配成一輛汽車,但是,受到生產成本、專業技術、能源、資源等一系列限制,主機廠(即整車裝配工廠)不可能自己制造所有的零部件,所以就需要外購大部分零部件。外購就產生了諸多矛盾,僅從
物流上來說,就存在兩大矛盾:(1)空間(距離)的矛盾,即主機廠裝配整車是在自己的車間里面,而零部件是在供應商的倉庫里面,這種空間上的距離就是矛盾;(2)時間的矛盾,即主機廠的裝配整車是流水線生產,是有計劃順序的,不管是一天的計劃順序,還是一月的計劃,都有先后順序,但是,供應商的零部件不可能全部一下子堆放在車間的生產線上,要不然哪里還有地方裝車呀?!這就是第二個矛盾,供給時間的矛盾。要解決第一個矛盾,就需要把零部件從供應商的倉庫運到主機廠,那么就產生了一個需求,即干線運輸。這也就是物流活動的第一大功能。而要解決第二個矛盾,即在時間上能夠達到配送物資在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就產生了另外一個需求,就是需要建立一些倉庫,作為供應商物資存儲的地方,然后按照主機廠的裝車計劃,進行適量的配送,這樣就產生了第二大功能——儲存。后續,在運輸之前還要講物資從倉庫轉移到車上,然后在從車上轉移到主機廠的倉庫,這就產生了物流的另兩個需求和功能——搬運和裝卸。再然后,就會產生相應的尋求和功能,最后,就出現了這8大功能,不多不少。以上說的可能有點拉雜,對于專業的人士來講這都是再簡單不過的東西了。的確不錯,但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這種熟悉的表象之下,我們如果可以進一步的分析他們的來由的話,會對后續我們在
物流管理或者
物流技術的創新和改善上,便有了更好的思路。比如,新品的包裝設計。我們一般在新品包裝設計上都會沿用現品車的類似零部件的現狀,例如,某些款車A1的散熱器是紙包裝(紙箱+托盤),那類似款型新車A2的此種散熱器很可能被包裝工程師順理成章的繼續采用紙包裝(紙箱+托盤)。但是,如果進一步了解,A1車型散熱器的物流工藝路徑可能是:供應商到貨——卸車——叉車搬運——叉車入庫——叉車堆垛——倉儲——人工倒換包裝(換器具)——叉車配送(分裝區)——牽引車集配(排序)——上線——裝車。看著這個過程,我們再回想一下包裝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包裝?那么就會發現幾個問題:(1)在以上幾個環節中,出現了這么多種動力車輛,有叉車、牽引車,出現了時間和能源上的浪費;(2)為什么還要人工倒換包裝?原來的包裝不行嗎?(3)中間還要有叉車配送到分裝區,后續牽引車牽引供給,至少需要兩個作業單元(人+車)來完成,有點浪費呀!那么,如果想減少這些浪費,那么僅從包裝方面,我們能不能改善一下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說說我的一些看法:首先,這個散熱器最理想的廠內物流模式是什么?我想,應該是:供應商到貨——卸車——配送(分裝區)——集配(排序)——上線——裝車。這個理想姿態取消掉了“叉車搬運、叉車入庫、叉車堆垛、倉儲、人工倒換包裝”這五個環節,這必然能提高
物流作業效率、提高品質、降低
物流成本,必然是非常優秀的改善。那有朋友可能會說,取消掉的叉車搬運、叉車入庫、叉車堆垛這三個環節,你怎么把紙質(托盤)的包裝箱送至倉庫進行倒換包裝作業?怎么將他們運送至分裝區?那我就反問一下:為什么非要吧零件運到倉庫再倒換包裝?為什么非要用叉車?我們做生產物流的目的是把零件送至線邊,至于用什么車輛送,是否經過倉庫,這只是一種形式。如果存在更加低成本、高品質的
物流(包裝)方式,那為什么我們不采取呢?就如包裝,如果我們把這個紙質包裝換成帶輪子的器具,那不就可以不用叉車了嗎?我們就可以用牽引車,效率會提高6倍(按牽引車牽引臺車的基本標準來算)。而如果這個帶輪子的器具直接可以送至線邊,那還需要什么倒換包裝?這樣,人工成本降低了(消除了到包裝作業)、品質保障提高了(零件在倒換紙包裝時易劃傷和倉儲堆垛時易擠壓變形)、
物流效率提升了(減少了物流環節),何樂而不為?所以,簡單來總結一下,在生產
物流中,最合理的零部件包裝,就是在零部件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能夠快速、高效的將零部件陪送至線邊作業的零件保護單元。而設計這樣的單元的本質思路,還是在依托對
物流現狀把我的基礎上,從物流功能的本質出發,來進行設計和改善。回到本文的主題,
物流的角色是什么?——從矛盾論的角度來講,
物流就是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面對著時間和空間的一些列矛盾,去平衡這些矛盾、解決這些矛盾的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