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透露,全國流通工作會議將于近日召開,屆時有望出臺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
受此影響,近期資本市場物流板塊表現非常活躍。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利好政策頻頻出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物流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但是,管理薄弱、用工難、融資難,已經成為本土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攔路虎”。
政策“暖風”頻吹
今年以來,扶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暖風”頻吹。先是“營改增”的試點范圍擴大,繼上海之后,北京也啟動了試點,此外天津、南京、廣州等城市也提出了試點申請,這被視作為物流企業減稅減負的重要政策。
隨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的通知》,明確對現有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實行減半優惠政策。
5月初,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2012年糾風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治理物流領域亂收費和公路“三亂”。降低公路亂收費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對國民經濟的長期發展有利,對物流板塊形成政策利好。
除了為企業減負,政策上還在融資方面為企業“開源”。長期以來,銀行貸款利率高、貸款流程長,一直是物流企業普遍面臨的困難。除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針對物流企業融資的品種外,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支持物流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支持物流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大型物流企業。國開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發揮 “投貸債租證”的綜合金融服務優勢,不斷創新并設計滿足不同客戶、不同需求的金融產品,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共同支持物流業發展。
亞洲物流雙年展的主辦方德國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負責人告訴本報:“無論是拉動就業還是對GDP的貢獻,物流業特別是現代物流業的功勞都很大。基于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加之電子商務的迅速成長,預計中國的物流還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將迎來"黃金十年"。”
民營物流面臨“三難”
民營物流企業的一大軟肋,就是管理能力的薄弱。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星晨急便老板“跑路門”,折射的只是民營物流企業治理結構上混亂的一個案例。事實上,大多數的民營物流企業都缺乏系統性的管理框架。
“用工難”也困擾著本土物流企業。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告訴本報,快遞行業相比其他行業人員流失率非常高,特別是轉運中心和客服,流失率達到50%~80%,這些部門幾乎天天在招聘。
申通快遞人力資源總監楊靖浩向本報表示,他們在大學校園招聘時,很多大學生聽說到快遞公司工作,都有不少顧慮,“實際我們也需要很多經管類、信息類的人才。”
融資難也是民營快遞企業做大做強的“攔路虎”。盡管政策層面已經提出了銀行信貸方面的扶持,但自身積累和民間借貸仍是民營物流企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由于缺乏正常融資渠道、擔保體系不健全、社會信用評估體系缺失等,企業擴張受到了很大限制。